close
正體漢字 擬登記文化遺產 | ||
留美學者回台推廣台灣正體字,因為不少大陸人已經回歸學正體字,外國人學完簡體字後仍覺不足,再學正體字,呼籲台灣絕不可廢棄正體字。多位文字學家今天共同呼籲,漢字承載中國文化,如果丟掉正體字,漢文化也會消失。 今天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舉行「文字學家談漢字」座談會,包括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賴明德、季旭昇、劉正浩、東吳大學國文系客座教授張錟輝、前教育部(新聞)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鍌,共同呼籲搶救正體漢字,並將在會後連署,向聯合國登記漢字為世界文化遺產。 美國加州電子研發顧問同時也是張敬國學基金會的負責人林中明指出,台灣留美學生在中學學中文是簡繁都學,大陸學生則以簡體字為主。外國留學(新聞、網站)生大多先學簡體字,但往往會覺得不足,很多人又學繁體字好更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台灣人有正體字優勢,要堅持。 林中明表示,目前全世界發行三億多本的簡體字「新華字典」,字典中每個字除簡體字外,另有正體字,除羅馬拼音外,也有注音符號。換句話說,大陸人即使不熟悉正體字,但不會完全沒有看過,使用者也可慢慢熟悉。 林中明說,簡體字共有2300多個字,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選集都分別為3800字和2800字,用了許多正體字。林中明強調,現在許多大陸的招牌,「鳳」字都是用正體字;不懂正體字的導遊看不懂古碑文上的字,從這也可以看出會讀正體字才能夠了解中國文化。 |
全站熱搜